查看原文
其他

公益盒子,评估中国慈善项目有效性

何流 益盒 Charity Box 2022-10-09

我叫何流,与许多人一样,我是中国公益的支持者。

我的公益之旅始于中学。那时我每周六下午都会去学校边上的智障者疗养院做社工。这些年,我参与了一个个九九公益日的捐款、公益接龙活动。为了帮助公益项目获得腾讯的配捐,我甚至创建了筹款群、组织十几好友,早上十点钟准时蹲守在捐款页,生怕抢不到配额。


摄于云南和非洲(2018)


每到假期,我也会去公益组织工作。我曾去到保加利亚的孤儿院、坦桑尼亚的村庄、云南的大山里实习,到乡村里、田野里,亲身体验公益力量如何在泥土中生根发芽。

我知道,公益是我愿用一生去实践的事情。


本文由“壹伴编辑器”提供技术支持

然而,有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:什么样的公益项目才是最有效的?


实际上,公益组织的有效性是千差万别的。举个例子,在美国,许多公益组织会为盲人提供导盲犬而进行筹款。这些项目往往经过长期运营,筹款书配有感人的文字和照片以及丰富的成功案例。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公益行动。毕竟,谁不愿意为盲人及可爱的导盲犬献点爱心呢?


Guide Dogs for the Blind, 旨在为视障人士提供经过良好训练的导盲犬。(https://www.guidedogs.com)


直到我们考虑成本问题。由于训练和养育成本昂贵,为盲人提供一只导盲犬大概需要4万美元。而治疗一例沙眼——世界上最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 ——只需要25美元。简单换算一下,捐赠一只导盲犬的钱可以救治1600位因沙眼导致失明的患者。如果再考虑到导盲犬不会让失明者重获光明这个事实,两个干预措施的效果差距超过1600倍


对大众来说,一家公司的业绩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得到体现,但评估公益项目的效果却没有简单直观的方法。公益项目的效果往往体现在受助人的收入、健康和教育水平的变化,但民众却很难在项目介绍中获得这些信息。举个例子,一个儿童午餐项目介绍或许包含了:


  • 知名基金会的支持

  • 详细的预算披露

  • 午餐交付情况披露

  • 受助儿童的照片(正用可爱的大眼睛看着屏幕前的你)


    但作为捐赠人,我们凭这些信息就能推断这个项目有效性了吗?要知道这些内容都是在描述项目的执行情况,而非执行效果。这就好比射箭,我们可以用最标准的姿势张弓搭箭,但弓拉得满不意味着箭射得准。比起项目执行是否到位,我们或许更应该关心“靶位”:营养包对孩子们的健康有什么益处、对他们未来的收入和受教育水平能产生什么影响。


    本文由“壹伴编辑器”提供技术支持

    翻开腾讯公益的页面,八万多个正在筹款的项目呈现在上面,内容五花八门:营养包、书包、纯净水、大病救助、房屋改造、灾区援助、多元性别摄影、留守儿童陪伴等等。这里面有多少公益项目,就有多少人的梦想和希望藏在这一个个捐款页里。


    没有一个身处苦难的人不值得同情,但捐款毕竟有限。根据中国社会组织年报(2019)的数据,2017年,全国年度慈善捐赠总额达到1560亿人民币。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。但如果分配到每个人身上,不过是杯水车薪。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最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,让最多的人最大程度上受益?


    我们尝试在已有信息中寻找有关“靶位”的蛛丝马迹,辨认公益项目的有效性,但信息相当有限。我国虽然已有一些第三方公益评估组织,但他们的工作往往针对基金会和政府,而非大众,所以结论并不公开。且根据各网站上对于方法论的描述,这些组织主要评估行业规范性(比如信息透明度、财务规范性、治理结构等等)而非有效性。


    翻阅各基金会的年报,上面虽然会披露具体项目的信息,但即使这些信息也以项目执行为主,并不直接描述在地影响。同样,互联网公益捐款的描述页(无论是腾讯公益、支付宝公益还是其它)也很难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:这些描述往往会解释目标问题和项目模式,提供项目执行的数据,但并不提及项目给受助者生活质量的实质提升,即使提到,也经常缺乏严谨论述和数据支撑,让人难以信服。


    中国的公益慈善需要有效性评估,但我们找不到相对成熟的实践。


    本文由“壹伴编辑器”提供技术支持

    这便是公益盒子诞生的初衷。


    公益盒子旨在为中国的捐赠人分析、发现、推荐最有社会回报的公益捐赠机会,倡导有效慈。就像投资不能仅靠满腔热情,我们相信做公益不能只靠善心。解决社会问题需要理性分析,而理性分析需要基于事实证据进行决策。判断一个公益项目、一个干预措施是否有效,要看项目能提供什么样的证据来证明其有效性。善意没有高低,但能禁得住推敲、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项目才适合被推广、规模化。


    全中国的公益项目和社会议题如此纷繁复杂,我们将瞄准哪里?


    寻找值得关注的社会议题有时就像挖矿。我们希望创造极高的社会回报,但同时工具和资源有限,要考虑最优解。在选择议题时,我们希望这个议题足够大(Scale), 对个体影响深远且覆盖人数多我们希望这个议题足够被忽略 (Neglectedness),如果一个议题已经有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支持,我们的投入很难为解决问题带来太多额外价值 ;我们还希望这个议题足够可解决 (Tractability),永动机或许是个大规模和被忽略的产品,但因为物理上不可能,所以向其投入资源是不会产生良好回报。


    综合分析后,规模大、被忽略、可解决的问题,将是我们着重关注的领域。 


    最终,这或许是扶贫、卫生、教育等大领域下的某些细分领域,也可能是诸如农场动物福利、人类生存风险等新兴领域。目前仍待进一步研究。未来,我们也会发布团队的研究成果。


    在分析研究之余,唤起社会对于有效慈善的广泛认知和认可也将是公益盒子的使命。我们将与关注中国公益、有效慈善的同仁一道创造内容,不仅普及公益,更是把公益做好。公益盒子并没有所有问题的答案。但我们承诺用严谨、求是、独立、客观的精神去探索最可知的答案,并呈现给捐赠人。俗话常说,“毋以善小而不为”。然而,一个人的精力和资源总是有限的,在付出不变的情况下,如果小善都不可不为,那“大善”更应当为之。


    本文由“壹伴编辑器”提供技术支持

    目前团队已经具备雏型。我们的成员毕业于国内外最高水平的院校(牛津大学、哈佛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、北京大学、香港大学等等),具有顶级机构的经历(盖茨基金会、微软、UNICEF、财新、经济学人杂志等等),并曾参与国内领先的公益组织的工作(益桥、ABC、SEED、PIM、PEER等等)。学科背景也很多元,经济学、政治学、社会学、哲学等等。当然,这些标签还远不足以描述团队成员们的特点,只是用来告诉大家,我们是认真、靠谱儿的。在未来我们会继续向大家介绍团队!


    发现最有社会回报的捐赠机会、培育国内有效慈善文化非一日之功,需要一群人的长期观察、努力,并与行业保持密切的联系。所以我们希望与对项目感兴趣的你取得联系,欢迎你的加入。具体来说,团队在寻找:



    1 - 2 名全职研究员
    • 具有社会科学背景,研究、分析和写作能力强,同龄人中的佼佼者
    • 中、英文表达过硬
    • 对公益慈善、慈善咨询有较强热情并愿以此作为职业
    • 可以适应早期团队的工作模式


    1 名运营负责人
    • 组织内的全能型选手,文能提笔安天下、武能上马定乾坤
    • 能梳理团队内部管理机制、搞定财务法务机构注册等诸多事宜
    • 主动发现内部问题并实施优化
    • 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执行力





    1  名媒体实习生
    • 有有文字编辑经验,熟悉微信公众号管理

    • 熟悉排版、图像设计

    • 最好会制作PPT(创业的第一生产力)





    若干名倡导作家/记者
    • 感兴趣撰写有效慈善题材的文字作品,并能按时、高质量产出
    • 常规供稿人的写作频率在1-2周一篇,也接受单次供稿

    有意向申请的朋友,请扫码填写以下问卷并投递简历。我们期待阅读您的申请!



    本文由“壹伴编辑器”提供技术支持

    如果上述职位不适合你,但你仍有兴趣参与公益盒子的工作,也欢迎你提交一份申请,并简单说明你的技能和期望职位。请添加公益盒子小助手的微信,并投递简历。期待和你进一步交流!




   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热爱公益,享受从0到1的社会创新过程,期待为世界做最大的善,相信你会喜欢公益盒子这个有理有爱有梦有趣的大家庭。


    哪怕无法参与团队,你的点赞、转发、看一看都是对我们的莫大支持。如果能帮助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,一起成事,这将对我们的意义深远。


    最简单的初衷,是为能够遇到热忱的你。




    作者:何流

    公益盒子创始人、CEO,现为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。201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哲学、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(PPE),后加入盖茨基金会中国代表处担任业务分析师,参与公共卫生和政策倡导工作,人生目标是做最大的善。业余喜欢足球、当沙发客、街头摄影,是英足总认证的足球裁判。





    喜欢这篇文章?欢迎转发。或者点个“在看”吧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